为帮助各位小伙伴更好的理财,顺丰金融推出了“理财学院”专栏,教大家如何摆脱“月光族”、从工资开始规划自己的理财人生,不少小哥表示“涨知识”、“纯干货”、“学到了很多”,吼吼吼!

今天理财学院将继续为大家分享“防范金融诈骗”的纯干货,说人话就是——知道这些“坑”,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被骗钱啦!


经常能在朋友圈看到朋友们“比惨”、“哭穷”,例如一句话证明你有多穷……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这些图片还能在朋友圈博君一笑。但是,当各位小伙伴真正遭遇金融诈骗时,你的表情就只能如下图一般简单直白:我的银行卡余额呢???!!!

所以,为了帮助各位小伙伴识别金融诈骗,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自身资金财产安全,理财学院特别选取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四个小场景,帮大家识别可能会碰到的金融诈骗,一秒反套路。

案例一:免费WIFI陷阱

顺小金在星巴克喝咖啡时,连接了一个名为Starbucks01的无需密码登录的WIFI热点,并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给朋友转了一笔钱。随后几天顺小金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地少了几万块钱。

案例分析:

近期,常有不法分子通过电信网络手段窃取银行卡信息,如搭建免费WIFI“陷阱”,引诱受害人接入,窃取受害人在手机和电脑上使用的银行卡信息。顺小金在星巴克连接免费WIFI时,可能就陷入了不法分子的WIFI“陷阱”,导致相关支付账户和银行卡信息被盗,从而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Tips 1:

慎连免费WIFI,连接免费WIFI时不登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机构APP进行账户查询、支付等操作。


案例二:消费积分兑换骗局

近日,顺小金收到某运营商发来的短信,短信上称他的手机预存话费积分12月底即将归零,顺小金可通过短信中的链接来进行积分兑换。顺小金按照短信提示进行操作,谁想没过几分钟,银行短信就来了,提示银行卡内的几千块钱已经被转走了。

案例分析:

不法分子窃取银行卡信息的手段繁多,如利用伪基站冒充运营商、银行和商户等给客户发送诈骗短信,以积分兑换、退款等为由,诱使受害人点击诈骗链接,登录钓鱼网站,输入银行卡信息。顺小金因轻信不法分子的诈骗短信,陷入消费积分兑换骗局,导致银行卡资金被盗。

Tips 2:

积分、中奖等短信链接不要轻易相信及点击,天上不会掉馅饼,伪基站坏人却常在身边送“惊喜”。

案例三:二维码扫码付款陷阱

顺小金利用十一假期,和朋友来了一次疯狂的自驾游,回程的时候却发现车上被贴了一张二维码罚单。顺小金自认倒霉,扫描二维码的时候却发现扫出来的是微信个人账户。

案例分析:

顺小金差点陷入新型骗局。目前全国任何地区都没有在罚单上扫描二维码直接缴纳违章罚款,警方也不会在违法停车告知单印制直接扫码付款的二维码。一般告知单上会有车辆的基本信息和违法相关信息,以及执勤单位和单位盖章。

Tips 3:

未经核实的二维码谨慎使用,遇到可疑的二维码请向公安机关核实,避免上当。


案例四: ATM转账可撤销新骗局

顺小金在ATM取完款准备离开时,两名男子对他说:“你好,因为我的卡今天取现额度用完了,能不能帮个忙,我先把钱转给你,然后你再取现金给我。”

案例分析:

顺小金差点陷入ATM取现骗局。人民银行发布新规,自2016年12月1日起,除向本人同行账户转账外,个人通过ATM转账的,发卡行在受理24小时后办理转账。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个人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案例中的不法分子利用新规,通过在顺小金取现后再撤销转账来实施诈骗犯罪。

Tips 4:

ATM转账在银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撤销的规定在帮助大家挽回损失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请务必提高警惕!

通过以上案例,相信各位小伙伴心中已经敲响警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自身的银行卡资金、信息安全呢?本期理财学院特别采访了顺丰金融法务专家潘一颿律师——

潘一颿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本科学位,2017年加入顺丰金融服务事业群。曾任职于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金融资本部,多年法务从业经历,主要在互联网金融、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银团贷款、项目融资、金融服务监管合规以及金融机构设立等领域,为各类金融机构、汽车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监管合规方面的法律意见。


潘律师给了我们如下建议:

1.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不借给他人使用,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

2.开通银行账户变动短信提醒,仔细核对交易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是否正确,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定期检查账户资金交易明细和余额。

3.不要随意丢弃银行卡消费或使用ATM设备的交易凭条。

4.不要轻易向外透露身份证件号码、账号、卡片信息等;不要相信任何索要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的行为,不向银行和支付机构业务流程外的任何渠道提供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

5.不轻信、不回拨收到的异常信息或电话,如接到银行、支付机构打来的电话,应当重新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6.妥善设置银行卡密码,不使用同一数字、生日、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猜测的简单密码;不将银行卡密码作为其他网站、APP的密码,多张银行卡不使用同一密码,并定期更改银行卡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