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伊始,躺在床上回想去年定下的小目标,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好像都跑偏了?


励志瘦成一道闪电

可是非但一斤没减

居然还涨了10斤


计划环游世界

可过了半年

只去社区公园转了一圈


想要过上有规律的生活

早起跑步,睡前看书

多吃蔬菜,不叫外卖

但这些目标就像沙,风一吹就散了!

But,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早早计划好2018年的投资赚钱大计应该是时下每个人、每个家庭的首要任务。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梳理新年的理财计划吧!

第一步:梳理去年家庭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


新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但这个起点是建立在之前的财务基础上的。上一年的财务情况是新一年理财计划的基础和借鉴,只有及时总结上一年的财务情况,了解自己财务上的问题和可以继续保持的优势,才更利于进行新年理财规划。


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财务,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资源”可以在2018年动用。如果你一直都坚持记账的话,翻开账本,简单的加减法算个结果就好了。如果你平时没有记账的习惯,那么年底再整理时,就得费一番功夫了。所以记账,真的挺重要的,别忽视。


话说回来。前面提到的“资源”,一般分为资产与收入两大类,也就是记账中需要用到的两个财务表格——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第一类:已经挣到的钱,即现在的资产。这里所说的资产,是要减去负债的,也就是最后的净资产。


第二类:未来持续能赚到的钱,即家庭/个人的收入。为了统计更精确,建议减掉每月或额外的支出,即最终的数字是每年的实际盈余。


最终得出的这两组数字——净资产和每年盈余,才是我们2018年可以利用的“资源”。


第二步:确定合适的理财目标和理财期限


如果过去一年我们已经实现了某个目标的话,那么新年的开始,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财务情况,以“梦想计划目标”的维度重新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目标。切记,这个目标一定是符合自身财务情况且能用数字量化的目标,不能是那种“月薪3000,两年内攒够50万”的迷之目标。可以是以下咱普通人都能实现的小目标:

第三步:重新评估风险承受能力


简单说,测评风险承受能力,我们要从年龄、资金量、投资目标、主观风险偏好和资金流动性等角度多方面考虑。

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风险承受能力越低。青年时期(一般定义为20-30岁)的投资者刚步入工作,买房、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还没有这么快,通常有能力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壮年时期(30-50岁)的投资者工作相对稳定并且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经济压力也在增加,比如面临买房、教育小孩、供养老人、养车等压力,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是在逐渐下滑的;而老年投资者(50岁以后),大部分是即将退休和已经退休的人,支出趋于稳定,但花费在医疗上的钱会增加,再加上没有工作这个最大的收入来源,风险承受能力是最低的。


资金量——资产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即使其投资失败,所赔的那些钱也不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而资产实力薄弱的投资者,一旦亏损可能对其生活构成负担,因此风险承受的能力相对较低。


投资目标——如果目标是长期且刚需的,比如,为了孩子往后的教育费、家人的医疗费、买房用的,那么投资就该以中低风险的投资为主;如果单纯为了资产的长期增值,那么投资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较高风险资产的配置。


主观风险偏好——有些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可能不会考虑自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一股脑的选择高收益的产品,那么主观上来说,这类人群属于风险偏好型投资者;而有些人即使有一大笔闲钱,也坚持存银行,这就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资金流动性——这需要我们对未来的支出有大致的预估,比如预计未来多长时间会需要支出一笔资金。如果对未来支出心里没数的话,投资就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如果未来支出稳定的话,再将资金进行优化配置。


第四步:不同年龄段/资金量,该怎么选择投资计划


这是对上一步中“年龄段/资金量”的补充:这是一张不同生命周期的收入、支出、收支盈亏图,可以看出:人在45-50岁会达到收入的高峰,随后下滑,在60岁后只能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度日,而此时开支是大幅飙升的,赤字很大。

因此,不同年龄段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投资计划呢?可参考下图:

第五步:优化或重新制定投资组合


在读此文的绝大多数投资者,应该都属于平衡型投资者,包括小编自己在内,也就是不喜欢高风险,但也不甘于无风险的低收益投资。所以,在此之前推荐的投资组合,都是以攻守兼备的长期稳健投资为主。


新的一年,在市场小概率发生逆转行情时,这种投资策略依然适用。


比如,大类资产中,我们以货币基金、固收和基金定投为主。可投资的资产中,20%左右可以放在货币基金里,一方面作为自己/家庭的紧急备用金,另一方面超强的流动性,也能让短期内暂时闲置,或者到期后一时不知道选择哪种理财产品的资金有个好去处。而且基金是长期投资的良好工具。特别是对于患有“选基困难症”、“攒钱困难症”和“择时困难症”的小伙伴来说,通过坚持基金定投,或许能根治以上症状。因为它能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投资期限足够长,能够充分摊薄成本,提高收益;

第二,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在择时上;

第三,强制每月储蓄。


第六步:提前预留用于个人/家庭保障的资金


留在最后,必是重点——保险的配置,应该提前于投资赚钱。意外事故、患病就医,各种风险威胁着生命,同样也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所以我们必须采用一种应对人身风险,并且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负担的方法。在投资规划前,首先做好保险规划,给该买保险的人买对且买足保险。

关于买保险,还是那几点小建议:


第一,优先给家里的经济支柱买保险;

第二,先给大人买,再给孩子买;

第三,纯保障类的保险优先于投资理财类的保险;

第四,身背房贷,建议购买定期寿险,防范还贷期间的人身风险。


定制好理财目标、投资计划及投资组合,就可以开始我们新的理财之旅啦:脱贫,脱单,不脱发!让狗年旺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