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稳幸福的债券型基金是备受不少投资者的宠爱,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低且投资较为保守的投资者,一向对债基爱不释手。特别是对刚入行的新手而言,债基恰恰能作为进入基金行业的敲门砖。只是还有不少迷惘、徘徊在债基门口的投资者,对债基还有着深深的疑惑。债券型基金到底是什么?债券型基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债券基金?
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类别的分类标准,如果一只基金80%以上的资产都投资于债券,就叫债券基金。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117家,管理的公募资产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元。从各类基金规模占比看,货基仍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5成,混基占比位居次席;债基占比排名第三。
债券基金的家族成员很多,其中中长期纯债型、混合债券型一级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基金组成了有名的债基三剑客,三者合计在数量和规模上分别占全体债基的90%以上。下图为对各种类型的债券基金的特点。
债券基金的业绩特点?
不去管这些复杂的概念,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先举个栗子,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处于牛市中的2014和2015年,债券基金收益率平均高于10%,总体业绩亮瞎双眼,相对而言2011年债券基金收益率比较低。因此,债券基金并非稳赚不赔,但总体来说风险较小。下图为2011-2015年债基(不含可转债)的平均业绩。
据统计,在2015年,成立满一年的586只债券基金平均收益11.28%,其中有6只基金年度收益超过了30%,其中业绩最棒的某“鸡”年度净值增长率达到了33.3%。收益率在5%以上的基金达到了537只,换言之,亲们要是在2014年闭着眼睛随便投资一只债券基金并持有一年,只要运气不太差,跑赢银行理财和各种宝宝们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让大家真的去闭着眼睛选基金。在2015年,表现最好的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3.3%,表现最差的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为-8.97%,收尾收益差距竟然超过了40%。下图为2015年债券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布。
哪些因素决定了债基的收益率?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债券基金的收益率水平,首先需要靠天吃饭。这天就是咱们的利率。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影响因子非央妈莫属(上一篇的债券文章有说过,央妈毕竟是央妈)。央妈决定放水发货币了,流动性宽松,利率自然就应声下降。比如从2014年起,央行开启降准降息周期,债券市场迎来艳阳天。下图为2013-2016年的国债到期收益率图,虽然低清了点,大家看下走势就好,不必在意细节。
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不仅靠天时,也要靠人和。人和,就是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债券类型的配置、杠杆的使用以及具体债券品种的选择。
债券类型包括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债等,基金经理偏好配置企业债,但由于信用风险逐渐加强,从去年四季度起,债券基金对信用债的配置比例有所下降。
债券基金经理一般会使用杠杆进行债券投资,杠杆的使用同时也考察了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如果基金经理认为未来利率水平下降,债券价格提高,就应该适时加杠杆以放大收益,反之则可以去杠杆减少损失。
一般来说,优质债券总是有限的,因此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获取债券的能力,对于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同样会有影响。
对债基的三大误区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世人对债券基金容易产生三大理解误区:
误区一:债券基金是稳赚不赔的
债券基金不是每年都会稳赚不亏的,而且每年的收益差别也很大。我们绝对不能将债券基金等同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只是相对比较稳健,而货币基金可以几乎每天都是正收益的。
更进一步讲,债券基金长期来看,平均年化收益是6-7%。这里要看到两个关键词:长期和平均。比如小编有一笔钱,是应急备用金,那就可以买债券基金长期放着,随时可以拿出来。PS:定投的资金绝对不能是作为应急备用金,定投计划是不能打乱的,过早的退出可能会少赚很多钱,甚至亏损,比如投资指数基金。(想了解基金定投可回看理财学院第7期文章:基金定投真的可以十年翻十倍吗?)
总结:债券基金长期看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但具体到某个月、某一年,可能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误区二:债券行情好,债券基金就能赚钱
有时我们会发现,债券是上涨的,但债券基金却出现了下跌,最主要的原因是杠杆问题。债券型基金想要放大收益,加杠杆是必不可少的,债券型基金普遍会通过债券抵押正回购的操作加上杠杆。
比如,一只债券基金持有100万公司债券,该基金通过抵押的方式融入70万的资金,并且购买了70万的债券,然后再把这70万的债券抵押出去,再融入50万的资金并且购买了50万的债券。通过这两次抵押,客户此时拥有的债券资产220万,也就产生了2.2倍的杠杆。
那么基金通过加杠杆能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1年期债券为例,假设债券收益率为7%,每个季度融资一次,融资利率3%,忽略手续费。那么融资利息为(70+50)万*3%=3.6万,总利息收益为220万*7%=15.4万,净收益为15.4万-3.6万=11.8万,实际收益率为11.8%,比7%高很多,这就是杠杆对收益率的放大作用。
不过,在经过杠杆放大之后,对资金链的要求十分高,比如在季末资金面比较紧张的时候,由于对资金的需求放大,会急剧推高逆回购的利息,此外如果债券投资杠杆过高,到还钱的时候没能补上利息的话,就会出现爆仓的风险。
总结:很多债券基金是带杠杆的,如果碰到行情不好的时候,是会出现亏损的。当然,行情好的时候,杠杆会带来更好的收益。对于新手,低杠杆的债券基金明显是更明智的选择。
误区三:名字里有债券就很稳健
债券长期看上去是稳健的,比股票风险小很多。但不是所有名字里有债券的基金都是稳健且低风险哦。
风险最大的是分级债券基金,类似于分级股票指数基金,因为债券基金一旦遇到杠杆交易就不再稳健。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就是因为债券+高杠杆导致巨大亏损破产的。
总结:警惕高杠杆,尤其要注意名称中带“分级”字样的基金(分级A和分级母基金没有杠杆,注意区分)。这里需补充说明下,很多债券基金是二级债券基金,也有20%的资金投资股票,所以股市的波动也会对净值产生影响。也因此,如果要投资股票的话,那就另外买股票基金。
如何挑选一只好“鸡”进行投资?
尽量选择纯债基金或者一级债基
如果是做资产配置,建议选择纯债基金或者一级债基,这种基金回撤小。因无二级市场股票仓位,不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可降低组合波动风险。
费率要尽量低
如果选择纯债型基金或者一级债基,为了不让高费率吞噬业绩,那么费率高低也有必要考虑,不仅要关注申购费、赎回费情况,还要关注托管费、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等。
基金规模不宜过大过小
俗话说钱多好办事,但基金规模太大或者太小仍会局限基金经理的手脚。
债券基金的规模对于债券基金的业绩影响还是有的,特别优异的基金普遍规模不会很大,最好不超过20亿,否则基金经理闪转腾挪就很困难,债券有一点不好,就是交易不活跃,很多时候,交易都是难题,规模太大,会错失机会。
如果是规模小的基金,当市场利率出现变化时,船小好调头,但也会带来一些隐藏亏损。所以债券型基金规模过大过小都不好。
持有人中机构比例要高
这个是越高越好,除非这是一只迷你基金,规模低于1亿元,都是帮忙资金撑场子。因为机构对于债券的研究能力不是散户所能比的,他们认可的大概率不会错。
敲黑板:顺丰金融APP基金频道已推出数只债券基金了哦,小伙伴们可以到APP进一步了解债券基金产品的详情,同时尝试把以上所述的都运用上,以增加对债基的了解与实操的经验,感觉必定是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