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八哥
英文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别名:黑八哥、鸲鹆、寒皋、凤头八哥、了哥仔
生源地:陕西南部至长江以南各省,以及台湾和海南省均有分布。
大小:22-27厘米
寿命:二十二年左右

形态特征

八哥鸟通体黑色,粗看起来颇似乌鸦,但是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八哥鸟在喙与头部的交接处有着明显的额羽,细看头颈部的体羽,黑色中有绿色的金属光泽闪动,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的基部均为白色,因此在飞行过程中两翅中央有明显的白斑,从下方仰视,两块白斑呈“八”字型,这也是八哥名称的来源,两块白斑与黑色的体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八哥的一个重要辨识特征;尾羽端部白色。
八哥通体乌黑色,矛状额羽延长成簇状耸立于嘴基,形如冠状,头顶至后颈、头侧、颊和耳羽呈矛状、绒黑色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其余上体缀有淡紫褐色,不如头部黑而辉亮。两翅与背同色,初级覆羽先端和初级飞羽基部白色,形成宽阔的白色翅斑,飞翔时尤为明显。尾羽绒黑色,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均具白色端斑。下体暗灰黑色,肛周和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虹膜橙黄色,嘴乳黄色,脚黄色。
八哥鸟的亚成体额羽不发达,体羽颜色也不似成鸟那般黑得很成熟,略呈咖啡色,八哥幼鸟期的虹膜为蓝灰色,大约45天后逐渐呈桔黄色。

生活习性

野生八哥生活在山林、平原、村落有时在城市也可见到。性喜结群,常立水牛背上,或集结于大树上,或成行站在屋脊上,每至暮时常呈大群翔舞空中,噪鸣片刻后栖息。夜宿于竹林、大树或芦苇丛,并与其他椋鸟混群栖息。
常在翻耕过的农地觅食,或站在牛、猪等家畜背上啄食寄生虫。性活泼,成群活动,有时集成大群,特别是傍晚,集成大群在树上过夜。夜栖地点较为固定,常在附近地上活动和觅食,待至黄昏才陆续飞至夜栖地。善鸣叫,尤其在傍晚时甚为喧闹。
八哥性情温驯,容易接近人,能模仿说简单人语,这是该鸟的一大特殊行。

鉴别挑选

选择健康体壮的鸟

体壮的八哥鸟羽毛平整有纹,毛色黑亮并带有金属光泽;双眼要黑亮有神,身躯较大,站立姿态优美,双脚抓栖杠有力;食欲旺盛,喜欢鸣唱和经常梳理羽毛,所排除的粪便呈条状。

选择易训的幼鸟

八哥幼鸟宜选择头窝,体质较好,容易训教成功。同时选飞羽全部长齐与快要离巢出飞的鸟为好:飞羽已全部长齐而快要出飞的幼鸟,经亲鸟的饲喂已有一定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经人工喂养成活率较高;同时,这种幼鸟尚不具备成鸟的野性,较易驯化。

选择已驯养为熟鸟的上品八哥成鸟

选择该鸟的特点是:全身羽毛紧贴而不蓬松,尾羽不散开,短而自然下垂;尾羽腹侧的端部有清晰白点,嘴浅黄带白玉色,腿浅黄色;全身羽毛带有黑色金属光泽;两翼腹侧的“八字”形白斑洁白而明显;站立时昂首挺胸,精神饱满。缺乏养鸟经验者应慎选八哥生鸟。

慎选经驯化、会说脏话的成鸟

为省方便,可直接购买已经训化的成鸟,但是购买前要多观察,多听鸟的鸣唱和谈话,不要急于购买,以防买回说脏话、骂人的鸟。

雌雄辨别

八哥的性别非常难分辨,而最简单的辨别方式就是将八哥鸟的身体、头部、外部、尾羽等等进行比较,同时还可以观察八哥鸟的生殖器,以此来正确的区分八哥鸟的公母。
一般而说,头形大而圆、体形大者为雌性;头形小而尖,体形也瘦长,这样的鸟多为雄性。因此其性别需仔细观察方能鉴别。亦可通过对泄殖腔的观察来鉴别,雌鸟泄殖腔较雄鸟稍平坦,周围松散地长着一圈小羽毛;雄鸟泄殖腔呈小圆柱形突起,突起顶端长有束状的小羽毛。
至于幼年的八哥则很容易通过羽毛区分。一般公八哥毛色黑亮,母八哥则羽色偏明显灰,或淡黑也没那么油光亮彩。在八哥换过羽毛之后,雄性八哥站力高大直挺、雄壮、好动、毛色黑得发亮、而且特别的爱鸣叫;而雌性八哥鸟则刚好相反。

养护常识

家养八哥采用高大的八哥笼,多养雄鸟,从幼鸟开始饲养效果最佳。八哥喜水浴,常能在水浴时鸣唱,夏季每日或隔日1次,春季和秋季适当减少次数,冬季很少水浴。水浴时常将笼子放入盆中,盆内加清水,水深约至八哥跖骨上关节处,水温不能太低。
八哥产于南方,生性怕冷,故鸟笼要有笼衣,夜间要挂在室内,不能挂在有冷风的过道口,冬天要时刻注意保暖,晴天多让八哥晒太阳。
八哥吃得多拉得也多,而且粪便有腥臭味,所以每天应清刷一次笼底和托粪板,笼底可放些细沙,以防污染八哥的足趾。鸟的食物要新鲜,尤其是软料和粉料易变质,一般要求在1-2小时吃完为宜,每天应清洗食缸,更换新的饮水,其他笼具用品每周应清洗3-4次。

驯养方法

从幼鸟开始

每次放幼鸟出笼15分钟左右,笼的周围放些鸟喜欢吃的食物,这样多次反复训练雏鸟由学习达到能飞,这一阶段时间反射条件基本巩固,训练成功一大半。以后,在每次放飞出笼时,提请注意应减少受惊,也不要长期关在笼内,影响反射巩固成果。出进笼训练成功后,别忘记了笼内放几条昆虫,以便奖励。

时间

以清晨最好,因鸟的鸣叫在清晨最为活跃,这时鸟尚未饱食,教学效果好。

环境

要安静,不能有嘈杂声和谈话声,否则易分散鸟的注意力,也会使鸟学到不应该学的声音。因此最好选择在安静的室内进行教学。

内容

开始时要选择简单的短名,如“您好”、“欢迎”、“再见”、“拜拜”、“谢谢”等。注意发音准确、清晰、缓慢,不用方言,最好用普通话。每天反复同教一样的话语,学会后还要巩固。在教学期间的鸟,不能让它听到无聊或不适当的语句。鸟的学语有一短暂时间特别敏感,这时对外界的各种声音极易仿效。一旦发现这一敏感期,应及时抓住,好好利用。

繁殖常识

八哥4—7月繁殖,每年两巢,巢无定所,常在古庙和古塔墙壁的缝隙、屋檐下、树洞内,有时就喜鹊或黑领棕鸟的旧巢加以整理,或借用翠鸟之弃穴。巢形大而不整,略呈浅盂状,由稻草、松叶、苇茎、羽毛、软毛及其它废屑堆积而成。产卵4-6枚,卵呈辉亮的玉蓝色。

饮食常识

八哥为杂食性,常尾随耕田的牛,取食翻耕出来的蚯蚓、蝗虫、蝼蛄等;也在树上啄食榕果、乌桕籽、悬钩子等。
在家养的成年鸟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鸡蛋大米的调制方法是:将大米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而不焦,倒入盆中,趁热把搅匀的生鸡蛋液拌入米中,搅匀,冷却后掰开、搓散即可。每天上午喂一软食缸肉沫、水果(切成小块)、粉料(同画眉)拌成的软食,量以在1~2小时之内吃完为限。幼鸟食料可把粉料和肉沫加水或用芭蕉调成泥状。团丸填喂,每天5~8次。待鸟能自己吃食时改成软食,羽毛长齐后再加鸡蛋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