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中文名:蜗牛
英文名:Snail
生源地:生活于灌木丛、低矮草丛、农田及住宅附近阴暗潮湿地区。
体型:小型
饲养:好养
详细特征
黏人程度:
喜叫程度:
体味程度:
美容频度:
对幼儿友善程度:
对生人友善程度:
对动物友善程度:
形态特征
蜗牛的结构主要是一个由碳酸钙组成的外壳以及一个软体组成。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贝壳、头、颈、外壳膜、足、内脏、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状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由于种类不同,每一个品种蜗牛的结构都有少许差别。目前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
大陆上生活的螺类,约22,000种。大多都属于腹足纲。肺螺亚纲(Pulmonata),少数属于前鳃亚纲。(取食腐烂植物质,产卵于土中。在热带岛屿(如古巴)最常见,但也见于寒冷地区(冬天蛰伏)。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单色。非洲的玛瑙螺属(Achatina)体型最大,多超过25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颗牙齿左右。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生活习性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有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并且没有人会干扰的地方。由蜗牛的生活环境区分,可以把蜗牛分为地栖性和树栖性两种。地栖性蜗牛大部分都喜欢在地面活动,但少数亦会在树上活动。树栖性蜗牛一般都生活在树上或者植物上,它们的腹足可以伸展得很长,方便在树叶与树叶之间跨越。
蜗牛喜钻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栖息、产卵、调节体内湿度和吸取部分养料,时间可长达12小时之久。杂食性和偏食性并存。喜潮湿怕水淹。在潮湿的夜间,并投入湿漉的食料,蜗牛的食欲活跃。但水淹可使蜗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蜗牛一孵出,就会爬动和取食,不要母体照顾。当受到敌害侵扰时,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并分泌出粘液将壳口封住;当外壳损害致残时,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质修复肉体和外壳。具有很强的忍耐性。蜗牛具有惊人的生存能力,对冷、热、饥饿、干旱有很强的忍耐性。喜恒温养殖。温度恒定在25~28℃之间,生长发育和繁殖旺盛。
繁殖常识
蜗牛是雌雄同体的生物,通过异体交配,雌雄均可以产卵。蜗牛本身就是爸妈。两只蜗牛相互配合,双方将恋矢(阴茎)反复刺激对方的生殖孔,经过激烈刺插运动,双方阴茎便都插入对方的阴道中射精。受孕10天后,双方均可产卵,8天后卵可孵化出小蜗牛。蜗牛交配的时间很长,但是产卵速度慢,因为难度程度高。发情的蜗牛每次的交配时间长达2~3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6小时以上。蜗牛每分钟可产卵2粒,每次产卵时间长达1~2小时,有的在3小时以上。蜗牛在产卵过程中,常因饲养不良营养缺乏虚脱难产而死亡。有的因难产而死亡的占种蜗牛总数的30%左右。
蜗牛繁殖率高。每只蜗牛每年可产卵6~7次,每次平均可产卵200粒。体重在35克的种蜗牛每次可产卵120粒,体重在40~50克的蜗牛,每次可产卵150~180粒;体重在60~100克的蜗牛每次可产卵300~400粒。蜗牛的生殖是不受年龄的限制。在同等适宜的生殖条件下,蜗牛越大产卵量就越多。
蜗牛的寿命较短。寿命一般在5~6年。在不适的生活条件下,会加速蜗牛的死亡,缩短蜗牛的寿命。
三慢二快一难一多。三慢是行动慢、交配慢和产卵慢;二快是生长快、缩壳快;一难一多是产卵难和产卵多。
品种分类
蜗牛是陆生贝壳类软体动物,从旷古遥远的年代开始,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仅我国便有数千种。大多数蜗牛均有毒不可食用,我国有食用价值的约11种,如褐云玛瑙蜗牛、高大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江西巴蜗牛、马氏巴蜗牛、白玉蜗牛等。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主要有三种:
法国蜗牛
又叫葡萄蜗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种植园内,以葡萄茎、叶、芽、果等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苹果,故而又称苹果蜗牛,学名叫盖罩大蜗牛。亮大蜗牛品种产于法国、意大利、前苏联等国。温度与散大蜗牛适应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种体重可达400克。。贝壳呈圆球形,壳高28~35mm,宽45~60mm。壳质厚而坚实,不透明,有5.0~5.5个螺层,螺旋部增长缓慢,呈低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壳口不向下倾斜,壳面呈深黄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并有多条黑褐色带。壳顶钝,成体之脐孔被轴唇遮盖。壳口呈椭圆形,口缘锋利,口唇外折,内质呈淡黄色或淡褐色。
庭园蜗牛
属“哈立克斯”蜗牛,原产欧洲中西部的法国、英国等地区,通常栖身于园林或灌木丛中,故称为之“庭园蜗牛”,又叫散大蜗牛。其成蜗牛体形略小,直径约3厘米左右,螺壳质薄,呈黄褐色,并具有4条紫褐色带,壳表面布满许多黄褐色的小斑点。目前,我国养殖的散大蜗牛,因品种退化,个体小,经济效益较差。
玛瑙蜗牛
台湾人称露螺,在广东一带叫东风螺、菜螺或花螺,属于玛瑙蜗牛类。玛瑙蜗牛原产于东部非洲的马拉加西岛,后来传遍了整个热带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蜗牛,故又称为非洲大蜗牛。螺形呈锥状,螺壳表面包有一层黄褐色的壳皮,并带有深褐色花纹。通常成蜗牛的螺壳长约6~8厘米,宽约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区,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居民,视蜗牛为唯一的动物性蛋白质。由于此种蜗牛肉味鲜美,倍受欧美老板的欢迎,致使非洲大蜗牛成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蜗牛。这种蜗牛是较适应在我国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品种。
夏威夷蜗牛是一类色彩鲜艳的蜗牛,属于小玛瑙螺属。它们分布在夏威夷,所有现存物种都已濒危。它们的颜色、外形都各有不同,但平均大约3、4英寸长。大部分都有着具有光泽、平滑的椭圆形或卵形外壳,并且外壳上有着不同的色彩斑斓的颜色,如:黄色、橙色、红色、褐色、绿色、灰色、黑色以及白色。它们一般在夜间活动。大部分居住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瓦胡岛上。它们分布在岛上海拔高度以上山上的本地。夏威夷蜗牛原产的树木或矮树丛上,这些树叶和茎干表面上的真菌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夏威夷蜗牛是夜间活动,主要吃叶子上生长的真菌。虽然有时会在入侵的植物上见到它们,但长在成年的夏威夷蜗牛是雌雄同体的,可以有很多年的寿命。它们会产下蜗牛,而非产卵。这些植物上的真菌是否有害则不明。
塞舌尔蜗牛,该物种被列为地区灭绝(Regionally Extinct,简称RE)物种,在塞舌尔群岛范围内已经灭绝。自1972年以来,观察发现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已经大大缩小。而从1994年开始,尽管仔细搜索过其分布区域,但没有再发现纯种塞舌尔蜗牛。主要原因为人为的环境破坏。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它们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除此之外他们还受到了其它引进动物的威胁,如老鼠、食肉性蜗牛非洲大型蜗牛。而且它色彩鲜艳的外壳,导致许多喜欢收藏蜗牛外壳的人不惜任何代价都要拥有它。由此这种美丽的蜗牛的数量是越来越少,已经是濒临绝种了。